丹麦一进口商在中国采购化工产品,目前被丹麦执法机构抽查(丹麦环境部下属化学品检验局) 并要求其在两周内提供REACH合规证明文件。这是从2012年3月起第三个关于进口商被欧盟成员国检查机构勒令提供吨位涵盖证明的案件,之前两个案件分别发生在希腊和德国。 而就在3月1日欧盟委员会以及欧盟化学品管理局(ECHA)在布鲁塞尔刚召开的REACH和CLP执法会议,会议通过了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及REACH-IT数据库与海关系统的对接,加强REACH的检查力度,并特别强调了与各成员国海关配合开展监管的行动。 欧盟海关全面开展监管行动 细数各国REACH的监管情况,已经被媒体报道的国家就有比利时、意大利、法国、德国、芬兰、希腊等,去年更有中国两家企业的荷兰公司被荷兰执法当局VROM要求提供预注册信息同时给出相应的证明材料,并由于给出的资料不充分而受到了VROM的起诉。欧盟对于REACH法规的监管有几个典型的时间点: 2012年3月1日,REACH和CLP执法会议 ,欧盟海关当局表示正在大力投入开发IT系统,已经建立了海关化学品目录,将海关和化工行业联系起来,从而大幅加大执法力度; 2011年10月3-5日,REACH执法论坛第十次全体大会,全体会议一致决定启动第三次联合执法; 2011年6月,ECHA为欧盟所有的REACH和CLP执法员开通了在线查询入口RIPE,方便执法员随时查询企业REACH相关信息; 2011年全面进行SME中小企业资质的核查; 2009年4月ECHA启动第一次联合执法。 虽然不同国家的执法力度各不相同,但欧盟几乎所有国家都制定了REACH处罚措施,其中比利时罚款高达110万欧元。除了行政处罚外,不少国家也制定了一些刑事处罚条款,监禁从2年到10年不等,监管之严格可见一斑。欧盟已逐渐形成一个由欧委会决策立法、ECHA监督调控、各成员国主管当局具体实施的监管体系,而各成员国海关的介入更是逐渐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执法因素。 企业的应对策略 业类型 | 应对策略 | 完成预注册的企业 | · 确认自己的(后)预注册号仍有效。因为ECHA近期删除了14万多无效或过期的预注册号,ECHA也已公布了被删除的预注册号清单以供企业核对; · 正确、谨慎、诚实的使用(后)预注册号,与OR保持良好沟通; · 将化学品的贸易情况第一时间通知OR,要求OR出具吨位涵盖证明,确保化学品的每笔贸易量都在(后)预注册号涵盖范围内; · 若通过下游分销商出口,应确保分销商、OR与自己三方相互知晓; · 确保知晓分销商的每笔贸易量,防止自己或分销商出口的化学品量已超出(后)预注册号涵盖范围。 | 完成正式注册的企业 | · 正确、谨慎、诚实的使用注册号,与OR保持良好沟通; · 将注册号对应化学品的贸易量第一时间通知OR,要求OR出具吨位涵盖证明,确保化学品的每笔贸易量都在注册号涵盖范围内; · 若通过下游分销商出口,应确保分销商、OR与自己三方相互知晓; · 确保知晓分销商的每笔贸易量,防止自己或分销商出口的化学品量已超出注册号涵盖范围。 | 下游分销商 | · 主动要求供应商提供化学品已应对REACH法规的证明资料(预注册号、注册号等); · 与供应商委托的OR联系,确认化学品的(后)预注册号、注册号等是否属实,确认自己出口的贸易量是否仍在(后)预注册号、注册号的涵盖范围之内; · 将自己的贸易量第一时间通知OR或原供应商,直接或通过供应商要求OR出具吨位涵盖证明; · 确保供应商知晓(后)预注册号、注册号的使用情况。 | 下游进口商 | · 主动要求供应商或分销商提供吨位涵盖证明等可以证明化学品已应对REACH法规的资料; · 与OR联系,确认供应商或分销商提供的(后)预注册号、注册号等信息是否属实,确认自己进口的贸易量是否在(后)预注册号、注册号的涵盖范围之内。 | 未做应对的企业 | · 确认自己的产品是否需要进行REACH应对,若在REACH法规豁免范围则无需应对; · 若需进行REACH应对,应根据REACH法规要求并结合产品对欧贸易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后预注册或正式注册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