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WTO/TBT > 应对指南
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对中国玩具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信息来源: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3-06-24 点击数:

  近年来,欧盟对玩具的生产材料、设计、安全标志的标准规范不断提高,对中国玩具多次发布召回通告。据统计,2009年1季度,欧盟共发布玩具召回通报143起,其中涉及中国产品的通报134起(含中国台湾4起,中国香港6起),占召回总数的93.7%,涉及其他国家(地区)为德国3起,波兰、印度、以色列、美国及拉脱维亚各1起,未知国家1起[49]。

  导致召回的产品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产品材料含高风险化学物质;产品部件容易导致儿童窒息;产品存在令儿童受伤的危险。其他问题还包括:产品部件存在导致儿童听力或视力受损的隐患;产品阻燃性能不合格等。

  涉及中国产品的134起通报中,原因为产品材料含高风险化学物质的共52起,占38.8%;原因为产品部件容易导致儿童窒息的共50起,占37.3%;原因为产品存在令儿童受伤的危险的共27起,占20.1%;原因为产品部件存在导致儿童听力受损的隐患而发布的共12起,占8.9%;因导致视力受损而发布的共2起;原因为产品阻燃性能不合格的1起。

  由以上召回事件可以看出,欧盟市场对玩具准入的要求非常严格,中国产品尚未很好的适应其对产品安全的要求。此次欧盟出台的玩具安全新指令进一步提高了对于高风险化学物质的控制,成为目前最为严格的玩具法规。该指令的正式实施将对玩具企业造成不小的冲击,使玩具的生产及检测成本大幅上升,并加大中国玩具制造商的责任风险,中国玩具行业将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

  1、玩具生产成本的影响

  第一,欧盟出台的玩具安全新指令在化学安全方面,明确禁止在玩具中使用任何致癌、诱变或危害人类生殖力的物质,限制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从之前的8种增加到85种[54]。新指令还明确玩具产品应满足包括REACH指令在内的欧盟通用化学品法规要求。为满足新指令的要求,中国玩具生产企业必须采用更为安全、无毒、环保型的原材料,使材料成本大幅提高。

  第二,新指令加强了防止儿童吞食玩具小部件引起窒息和放入口中的玩具引起噎塞的要求。从中国玩具被召回的情况来看,因为产品部件容易导致儿童窒息的占第二位,仅次于第一位的高风险化学材料。因此需要生产商更加关注玩具结构安全,涉及到对产品结构的设计和改进以及对材料强度的选择,碎裂试验的分析等,势必提高玩具企业的设计成本。

  第三,新指令提高了玩具生产商的职责,规定生产商必须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进行合规性评定,提供相关六大类安全要求文件,并对投放市场的玩具进行抽样和调查,在必要时对不合格的玩具进行召回,确保玩具的可追溯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2、玩具检测成本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玩具产品的质量安全倍受欧美市场关注,越来越严格的检测标准不断推出,此次新指令对于玩具安全标准的大幅提高,尤其是化学性物质的严格限制,必然造成中国玩具出口企业检测成本的显著提升。

  以中国出口欧盟玩具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电动玩具为例,新标准的实施将加大这些产品的生产和检测的成本。在欧盟现行针对儿童玩具的安全指令中,一种电动玩具的测试费用就高达3万至6万元,这包括检测玩具材料的化学品性质、重金属含量等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的应对

  由于目前整个玩具市场以欧洲和美国为主,在美欧相继推出不断严格的产品安全标准之后,日本、印度等其他国家很有可能会以欧美标准为基础,建立自己的安全标准。面临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市场萎缩以及安全标准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需要中国政府政策的扶植引导和玩具企业的积极创新共同应对。

  (一)玩具企业的应对措施

  首先,化学安全是欧美玩具安全关注的重点,中国企业应当利用过渡期积极应对。新指令在化学安全方面提供了4年的过渡期,由于不同的玩具产品使用的材料不同,控制的方法也不相同,企业需要了解自己产品使用材料的性质,寻找替代材料和研究更改玩具设计方案,争取在过渡期内完成产品材料的更新转换。

  同时,生产企业还需对其供应链进行严格管理,与供应商明确协议要求,确保安全合格的配件,保存可追溯的文件资料。在产品检测上,制造商应和有资质的第三方安全测试机构组成团队,紧密合作,降低供应链的整体管理成本。

  其次,适应新的玩具安全要求,需要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力争实现产品的升级,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开拓潜在市场,占据市场转型的先机。

  作为世界第一大玩具出口国,中国玩具出口金额约占全球的30%,出口数量约占全球的70%。但是,目前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仍占主导地位,中国玩具业长期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状态,70%以上玩具生产企业属于来料加工或来样加工[56],绝大多数中国玩具企业仍大量依靠国外提供技术和设计,缺乏自主品牌创新。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要求企业提高自主设计能力,积极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危机中实现转型升级,努力扩大国际客源,开拓新兴市场。

  (二)政府应对措施

  除了企业自身加强生产管理,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外,中国政府也可从多方面帮助企业降低金融危机和技术标准等因素对玩具出口的影响。

  1、帮助企业了解国外玩具相关法规

  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了解国外相关玩具的法律法规变动,商务部或玩具协会可以在法规正式出台前组织重点出口企业进行培训和宣讲,帮助提早做好应对工作。

  2009年4月27日,中国商务部对广交会参展企业免费发放了《重点轻工产品出口质量安全手册》。该安全手册共计6册,涵盖包括玩具在内的家具、日用陶瓷、鞋箱包等主要轻工产品,汇总了中国主要出口对象国和地区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57],更好的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国外质量安全方面的法规及标准,实现安全出口。同时,商务部还计划在年内对浙江、广东能够等主产地广泛开展轻工产品质量安全系列培训,推动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

  2、加强对出口玩具的监督管理

  中国国内应进一步加强对出口玩具的管理监控,明确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避免类似中国玩具在美欧被大量召回事件的再次发生。

  2009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进出口玩具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并将于2009年9月15日正式实施[58]。该办法规定,出口玩具生产企业应当获得出口玩具注册登记,方能从事出口玩具的生产和出口。出口玩具报检时,除了提供合同、发票等单证外,报检人还应当提供《出口玩具注册登记证书》(复印件)、该批货物符合输入国家要求的声明以及玩具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输入国家或者地区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实施检验。擅自出口经检验不合格的玩具的,将由检验检疫机构责令停止销售或者出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出口的玩具,并处违法销售或者出口的玩具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罚款。

  3、努力交涉协调检测认证问题

  由于欧美不断出台新的玩具技术标准,不承认中国的检测结果,必须要由第三方国际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对中国企业造成重复检测,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中国国内检测机构对玩具单元划分过细、产品检测数量太多,且收费过高、发证周期太长,也妨碍了玩具在有效的时间内推出市场。

  因此需要由中国政府出面交涉协调,解决产品检测机构的互认问题,同时对于国内检测加强管理,减轻企业的生产成本,维护国内企业利益。

  4、加大对高附加值玩具产品的扶持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从目前玩具业的发展趋势看,正在从过去的传统产品,转向生产高端、高附加值的电子电动产品。由于电子电动产品升级换代很快,需要不断研发创新。如果国家能够对玩具项目从产业升级给予政策上的扶植,如通过产业技术进步资金的资助,来解决在产业升级过程所出现的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行业缺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问题,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必要支持。其他还可以通过如税收、优惠贷款等措施,引导玩具企业研发创新,向高新科技转型升级。

  5、积极扶持企业拓展新兴市场

  欧盟、美国一直是中国传统的玩具出口主要市场,但是随着欧美对玩具准入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中国企业可以转而开拓新兴的海外市场。近年来新兴市场如巴西、东欧、东亚、俄罗斯等市场对玩具需求增长迅速,但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企业难以独力拓展这些市场。因此需要政府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共同开拓新市场,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出口途径。

  资料来源: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资源网

【关闭页面】 【打印】 【收藏】